欢迎访问电竞企鹅直播官网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18333811520

穿针引线的老手艺该如何传承

来源:电竞企鹅直播官网    发布时间:2024-07-15 02:28:13
详细信息

  有一个最浪漫的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成全了无数有情人的姻缘。然而,七夕最初的起源是“女儿节”,也称“乞巧节”,其传统民俗主要是女孩向天上的织女祈祷,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时至今日,穿针引线的老手艺还有多少人会?曾经作为生活必备技能的针线活,又该如何传承下去?

  “妈,你帮小发的工作服裤子的裤脚给缝一下,有点长了,还有这个上衣的纽扣也都钉一下,感觉要掉了,他明天要穿。”昨日中午吃完午饭后,家住新龙社区的小娟,拿出老公的工作服递给妈妈曹政芳,让她帮老公刚发的工作服稍微改一下。

  “30多岁的人了,连个纽扣都不能钉吗?什么都找你妈,以后妈妈不在了怎么办?”“妈,你会长命百岁的,再说了,满街都是补衣服的,只要付钱就会有人给你补的,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见妈妈提意见,小娟撒娇地说道。

  “我们年轻的时候,老一辈人都跟我们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又三年,这缝缝补补的手艺,是每个女人都要会的。如果连补衣服这种最基本的手工都不会,到婆家会被人说闲话的,现在的年轻人,别说是补衣服了,就连钉个纽扣都不会。你说的没错,外边是有专门缝补的地方,那要是大晚上你找谁去,急的时候怎么办?”曹政芳感叹道,现在什么都是机械化,年轻人好好的衣服掉了个扣子,可能就不要了,一点都不知道珍惜。

  曹政芳和记者说,她怀孕的时候,给孩子准备的小衣服、小被子都是自己手工做的,不管好看不好看,但都是自己用心缝补出来的,代表着妈妈满满的爱,一些手工厉害的老人还会给孙辈做虎枕、虎鞋,希望孩子长得虎头虎脑,跟老虎一样健壮。看看现在,什么都是买现成的,虽说省时省力,但是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

  “从小到大,这些缝缝补补的活都是妈妈做的,自己从来没想过要学,而且外边很多缝补的小店铺,也很方便,特别是一些需要补得精细的地方,自己缝补起来还是没有专业的人做得好。”小娟说,以前也没觉得不会针线活儿有什么不好,但是结婚以后每次听妈妈这么唠叨,就感觉自己是不是真的应该学一学,特别是随年纪的增长,有自己的小家庭需要照顾以后,有时候钉个纽扣什么的,确实会方便一些。

  “我自己的小家连针线都没有,所以每次有需要的时候就跑我妈家里来。”小娟笑着说,下次逛超市的时候,一定要买点针线,从最基本的钉纽扣、缝合开线这些开始学起,学点简单的针线活儿,如果一点都不会,急用时确实不方便。

  “这件衣服上次干活时被刮破了,扔了多可惜啊,我拿来缝补一下,还能接着穿。”昨天,在连云区板桥街道的一家裁缝店内,社区居民于善良将家里的几件需要缝补的衣服送了过来,不大一会工夫,衣服就被缝补好了。

  “我看看,不错哦,基本看不出缝补的痕迹。”于善良拿着缝补好的衣服仔细看了看后说。这家裁缝店的老板叫陈福珍,今年50多岁,做这行有28年了,手艺熟练,在板桥小有名气,很多附近居民有这方面的需求都来找她。她说,以前大家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逢年过节才添件新衣服,有些甚至是老大穿不上了老二接着穿,大家都很爱惜,有地方破损了也不会扔掉,而是会送过来缝补一下接着穿。“现在大家的经济条件好了,很多时候衣服没有穿坏就不穿了,来缝补的就更少了。”陈福珍说,衣服破了来缝补的人少,年轻人就更少了。

  于善良是一名,自主创业的他经济条件不错,连续多年的中秋节,他都自掏腰包购买了价值数万元的慰问品,赠送给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2019年中秋节是他连续第七年慰问老人,买了3万多元的慰问品,这么多年来,他已经累计出资十几万元,为老人们送去关爱。就是这样一个做善事不吝啬金钱的人,对自己却很“抠门”。

  于善良说,现在从上到下都提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衣服破了可以缝补一下再穿,这个不丢人,奢侈浪费才丢人,只要干净整洁就行。以前,家里有老式的缝纫机,衣服破了母亲就可以缝补,但是现在年轻人都不会用缝纫机,也没时间学,就送到缝纫店里来,不仅缝补的效果好,且价格也不贵。“这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于善良说。

  以前,针线活是一项生活技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道出了过去百姓生活的不易。那时候,针线活的范围很广,纳鞋底、做衣服、绣鞋垫谁家女主人的针线活好,乡邻们都会夸奖。作为一项生活技能,针线活如今已经悄悄“边缘化”了,对大家的日常生活,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会针线活的年轻人也慢慢变得少了。如今,国家的政策好了,百姓的生活好了,大家再也不会为吃饭穿衣这样的事情发愁了。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奢靡之风,现在,从上到下都提倡勤俭节约,衣服破了去缝补,迎来的不是异样的目光,而应该是尊重和敬佩。

  板桥街道跃进社区负责人说,他们将会在社区青少年中开展针线活的传承教学活动,倡导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

  “咱们年轻人也要会点针线活,不然钉个纽扣、缝个裤脚都去找人做,既费时间又说不过去。”昨天,市民石开艳在家把自己的衣服找出来,对衣服上的纽扣进行缝补,虽然动作不熟练,但是她觉得会缝补很有必要,毕竟传统技艺需要年轻人传承。

  提起穿针引线,现在的年轻人会的不多,衣服坏了或者穿久了,都会买新的,所以,除了老年人还会针线活,年轻人可能连怎么穿针都不会。“小时候,看着妈妈帮我们缝补衣服,因为家里姐妹多,经济条件也不好,姐姐的衣服需要缝补一下给妹妹接着穿。”石开艳说,小时候看妈妈缝衣服,她有空也会跟着学,基本的缝补技术懂一些,虽然缝补衣服的机会不多,但是并没有忘记。

  “记得儿子读初中时,有一次学校要求穿白衬衫,他当时只有一件白衬衫而且袖子坏了一块,纽扣也掉了,他急得团团转,我把他的白衬衫缝补一下,总算对付过去了。”石开艳感慨地说,身边的朋友一般都不会缝补衣服,大家说反正衣服坏了就换,所以就不需要学飞针走线,家里也没有缝纫机这些机器。“以前家家都会缝补衣服,而且年轻人结婚时女方陪嫁也有缝纫机,这个能说明女方比较贤惠能干。”

  石开艳坦言,如今很少有缝补衣服的机会了,一是工作比较忙,二是现在穿过的衣服一年就要换新的,很少缝缝补补再穿了。前不久,她整理家里的衣服发现,不少衣服还比较新,于是就将一些旧衣服打包送到小区的回收柜,献上一份爱心。“现在还要提倡勤俭节约,不能浪费物品,我身边有一些朋友愿意学习缝补技术,每次社区举行手工艺培训,我也积极参加,主要是考虑到自己也喜欢缝补技术,能从飞针走线中感受到快乐。”

  昨天,记者走访部分小区居民,经调查了解,有一些年轻人还是喜欢缝补衣服的技艺,其中不乏男性,更不可思议的是会编织毛衣的。对于传统绣艺的喜爱,是大家能学习缝补技术的主要原因。

  “我家姐夫就会缝补衣服,他买的衣服纽扣都是自己缝,因为怕纽扣不牢靠,自己缝一下更结实。同时,衣服哪里线撑开了,他也自己缝补。其实,这个缝补技术不分男女,有许多缝纫大师也是男性,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兴趣。”石开艳说,社会在持续不断的发展,新技术也在更新,但缝缝补补还是有存在价值的,遇到特殊情况还能有意料之外的作用。“去年春节前,我和朋友去了一家作坊裁布,为家人做了内衣还有卫衣,虽然水平不是太高,但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是挺自豪的。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参与传承传统技艺,也希望年轻人能关注和喜欢飞针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