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电竞企鹅直播官网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18333811520

2022年9月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公布

来源:电竞企鹅直播官网    发布时间:2024-03-25 15:30:33
详细信息

  郑明辉,女,汉族,1973年1月生,山东青岛人,青岛小海豚公益慈善服务中心主任。

  2013年,郑明辉开始从事公益事业并成立了青岛小海豚公益慈善服务中心。多年来,她组织扶老、救孤、助残活动近三百场,参与者七千多人。其中,2018年组织并且开展的“禁毒防艾 剧动青岛”项目入选团中央委托青年社会组织禁毒防艾宣传教育项目。2018年,她参与投资建设运维青岛航海展览馆,面向社会广泛开展海洋历史背景和文化、海洋科普教育宣传,截至目前,展览馆已累计接待参观人数2.3万余人次,培训学生8千余人,成为全区重要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在她的坚持下,小海豚公益慈善服务中心获评山东省2020年度学雷锋“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尽心尽力做公益教育”的初心与承诺。

  结缘公益,“益”路同行。从事公益事业的开始,是郑明辉跟儿子同学家长一起去看望小百灵听障儿童的时候,她被一个小朋友盯着铅笔和棒棒糖的渴望眼神深深触动了,于是坚定了要尽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决心。一同参与活动的家长们也都表示希望有机会能够经常组织这样的公益活动去帮助困境儿童。从此,擅长组织、热心奉献的郑明辉自然而然成了活动组织者,从关爱孤残儿童,到走进敬老院慰问老人,开展活动的种类慢慢的变多,参加活动的队伍也慢慢变得壮大,郑明辉和志愿者、受助者之间的连结越来越深切。

  志愿服务,呵护青年。郑明辉在2013年开始投入公益事业并成立了青岛小海豚公益慈善服务中心,带领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如急救中心急救培训和志愿服务,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科普,档案馆展览中心、一战历史博物馆、青岛博物馆等青岛历史背景和文化宣传,青岛党史纪念馆党史宣传,禁毒防艾、海洋国防科普宣传、团岛灯塔参观、国家深潜基地参观、北海救基地参观、海巡船参观等。其中,2018年“禁毒防艾 剧动青岛”项目入选团中央委托青年社会组织禁毒防艾宣传教育项目。

  2018年参与投资建设运维青岛航海展览馆,进行海洋历史背景和文化、海洋科普教育宣传。展馆入选青岛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青岛市中小学生社会课程、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并被山东卫视、青岛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报道。至今已接待参观2.3万余人次,培训学生8千余人。以展馆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结合多年实践经验,郑明辉带领团队开发了“走进深蓝—海洋强国教育”项目并获得市南区团委2020公益创投,出色完成项目计划,直接受益人2587人。该项目荣获2020年度青岛市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20年“青岛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首届青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创益大赛优秀奖(2020年)等多项荣誉。小海豚志愿服务队伍在2019年被授予青岛市急救中心首批院前急救服务队,并连年获突出贡献奖。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郑明辉通过授课、培训、团队合作、实践、考察等多重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深蓝”,了解经略海洋、战略海洋,启发学生海洋意识,激发学生海洋兴趣,提高学生水上安全素养,增强学生海洋国防意识,并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

  爱心奉献,善行善举。郑明辉多年来组织敬老院、孤儿院、听障中心等扶老、救孤、助残活动近三百场,参与者七千多人。在慰问听障儿童时了解到一些听障儿童及其家庭存在心理问题,于是在2016年8月正式建成小百灵语言康复中心爱心沙盘游戏基地,由沙盘游戏师志愿者定期为有需求的听障儿童提供沙盘游戏辅导,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促进听障儿童的身心康复。她链接各种资源搭建起了青少年公益实践平台,如急救培训、无偿献血科普、禁毒防艾、法制宣传、水上安全、垃圾分类、海洋科普宣传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志愿服务活动。在2020年,青岛小海豚公益服务中心入选青岛市市南区青年志愿服务联合会会员单位,荣获2020年度青岛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在山东省2020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被推选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丰富自我,互助提高。为了能做好一个公益教育者,她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个人知识技能,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师、社会工作师等。为了能加快加强小海豚公益社会组织建设,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郑明辉带领团队积极参加社会组织建设培训、团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致力于小海豚公益组织规范化、项目化、专业化发展。以教育为本,按照教育目标要求设计每一个公益项目。2019年组织公益实践活动近二百场,暑假期间有时候一天四五场,为了尽可能减轻志愿者们的工作,郑明辉总是不辞辛劳地冲在志愿服务第一线,团队中她的年龄最大,但是永远保持着精力充沛,夏天冒着酷暑,冬天顶着严寒,经常一天奔波于两三个基地之间。她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即使是重复了几十次的活动,依然像第一次做一样精心准备,有时忙碌到凌晨两三点,仅休息4个小时接着爬起来投入工作。

  用心做好每一次志愿服务是郑明辉坚持不变的原则和初心,她的爱心和真情感动着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们,小海豚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十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将点滴爱心汇成大爱江河。

  吕传伟,男,汉族,1984年2月生,山东青岛人,青岛真情巴士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

  大年初一,阖家团圆时刻,吕传伟的一通拜年电话成九旬空巢老夫妻的“救命电话”,也揭开了一段超越血缘的暖心故事。他照顾失能失智的老人如亲生父母,2次救老人性命于危急时刻,成为老人生活和精神上的依靠,点燃老两口生活的希望;他连续7年帮扶7位空巢老人和2名春蕾女童,用持之以恒的爱心,引领社会的正能量;他立足公交本职工作,用20年如一日的坚守,展现为民服务新作为。吕传伟将助人为乐精神内化于心,实践于行,他与九旬两口子之间的别样亲情故事被学习强国、青岛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表扬。

  大年初一,他一通拜年电线岁高龄夫妇。大年初一正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对于家住西海岸新区薛家岛街道凤凰园小区的黄大娘和郝大爷却经历的是生死时刻,紧急关头多亏吕传伟的一通拜年电话才救了老两口的性命。

  2022年大年初一晚上7点左右,吕传伟正给黄大娘打电话拜年,没说几句忽然黄大娘声音不见了,只传来断断续续传来的杂音。吕传伟担心老人在家里出事,立刻骑着电动车就往老人家里赶。5分后,吕传伟进门一看,两位老人就趴在地砖上动弹不得。原来,打电话时郝大爷突然摔倒,娇小的黄大娘想扶起体格比自己高大许多的老伴,却又被老伴压在地上无法动弹。吕师傅将郝大爷抱起来安顿好,又赶忙把黄大娘从地上扶起来,确定两位老人都平安无事后,接着帮老人收拾了一番,反复叮嘱老人注意安全后,这才离开。

  身为公交司机的吕传伟与老两口非亲非故,却为何大年初一给老人打拜年电话呢?这背后还有一个“不是亲儿子胜似亲儿子”的暖心故事。黄大娘和郝大爷老两口今年已经90岁,两个女儿分别远在新疆、上海定居。9年前,老两口经常乘坐线路出行,一来二去便与驾驶员们熟悉起来。在了解老两口独自生活后,东1路驾驶员们经常到家中探望,尤其是吕传伟,他家距离与老人家不远,老人的大事小情,几乎随叫随到。

  2021年1月,郝大爷在家起夜时不慎摔倒,这一摔导致郝大爷半身不遂,失智情况越加严重。当时已89周岁的黄大娘一筹莫展。为帮助二老,吕传伟师傅几乎每天下班就到老人家中做家务,伺候郝大爷大小便,为老人翻身做康复,把二老当做自己的爹妈照顾。吕传伟为郝大爷自费购买、改造助步器,常常带老人就医,逢年过节还带着家人和同事们一起过来包饺子……慢慢地,在吕传伟的帮助下,黄大娘重新打起精神,郝大爷的病情也逐渐好转,可以搀扶着站立行走。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事情都是吕传伟默默付出的。大年初六,黄大娘为大年初一吕师傅来家中救了老两口的事儿,拨打了真情巴士客服热线,表扬吕师傅的救命之恩和多年照顾,同事们才知道这件事,并了解到背后的感人故事。当媒体前去采访老人时,黄大娘激动地数次落泪,挨个展示吕师傅为家里添置的数件东西,称“小吕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如亲生子女一样亲,是两人的救命恩人。”

  再接求救电话,他一夜未眠悉心照顾老两口。2月27日21点吕传伟又再一次接到了黄大娘的求救电话。“小吕呀,我一直腹泻,感觉我自己快不行了。”听着电话那头黄大娘虚弱的声音,吕传伟立马赶到老人家中,拨打120急救电话将黄大娘送往医院,与此同时联系同事到老两口家中照顾郝大爷。到院后,黄大娘经医生诊断为急性肠胃炎,需要入院治疗,吕传伟赶忙垫付了6000元为黄大娘办理住院手续。待安顿好黄大娘后,吕传伟又联系同事询问家中的郝大爷情况。因黄大娘是突发疾病,郝大爷一时身边没有老伴非常不适应,情绪十分不稳定。看着已经休息好转的黄大娘,吕传伟协调两位女同事来医院陪黄大娘,自己回去照顾郝大爷。再次回到老两口家中已经23点了,躺在床上的郝大爷一见到吕传伟便紧紧牵住他的手,透过老人的眼神,吕传伟感受到老人深深的依赖。这一晚,郝大爷睡得极不踏实,时不时醒来,但他紧抓着吕传伟的手始终没松开,吕传伟也就这样在床边坐着一夜无眠。

  第二天一早,黄大娘此前联系过照顾郝大爷的护工到岗上班,吕传伟交接好需要注意的几点,又马不停蹄赶到医院看望黄大娘。黄大娘挂念着老伴,下午17时便一直闹着出院。在医生的同意下,吕传伟为老人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到家,黄大娘将吕传伟垫付的6000元治疗费还给吕传伟,还非要塞给吕传伟600元钱的误工费,被吕传伟婉言谢绝:“大娘,咱们相处这么多年,我早拿你们当自己父母,你们身体健健康康就好!”

  除了两位老人,吕传伟与一路情的同事们还帮助了潘月孝、张吉梅等5位空巢老人,让老人们感叹“不是儿子,更胜至亲”;同时他们一起帮助王台街道东漕汶村的2名春蕾女童,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十米车厢,他打造成为人民服务的“流动站”。自从事公交驾驶员工作以来,吕传伟安全行驶里程达58万公里,保持零投诉、零事故的记录。吕传伟车厢前挡风玻璃上的雷锋头像就是这辆公交车的专属符号。乘客一上车,就能看到醒目的“雷锋包”,雷锋包里口罩、创可贴、棉签、针线包、风油精,剪刀、充电宝等便民物件应有尽有。车辆门一侧的自制取杯器里,印有雷锋头像的一次性纸杯随时可用,车厢内到处是学习雷锋的标语。不仅如此,装饰绿植、急救药箱、橙色坐垫和雨伞,随处都能看到吕传伟为乘客准备的暖心物品,“雷锋车厢”成为人民服务的“流动站”。他的车厢里,暖心的故事不胜枚举,曾一个月内就收到乘客20多通表扬电话。

  真爱无私,善举动人。吕传伟用一颗质朴的爱心感知他人的冷暖,把助人为乐的意义积淀为心灵的踏实与安定,把点滴善举播撒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把没有血缘的亲情谱写成众口传唱的爱心赞歌,让人性之美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王恒祥,男,汉族,1971年6月生,山东临沭人,党员,城阳区夏庄街道下山色峪社区盛世桃源生态观光园工人。

  2022年6月23日下午4时50分左右,刚刚回到家中的王恒祥猛地听到小孩子的哭声,声音很大,本来以为是小区里小孩打架,但是随后又听到楼下的人很吵。

  他跑下楼一看,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挂在三楼的防盗窗上,马上就要掉下来了,很危险,因为王恒源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经常爬上爬下,身手比较敏捷,所以没有多想就跑去救孩子。王恒祥快速跑进楼梯,从一楼单元门上方的窗户跳到上方的平台,之后沿着燃气管道攀爬,手脚并用,很快就爬到三楼窗户下方。之后,他踩在二楼窗户上沿,一手抓着防盗窗,另外一只手托住小女孩。“当时我自己也很危险,调整好姿势后,我将小孩的腿慢慢地送回到防盗窗里面。过了两三分钟,小孩的妈妈赶回来了,她在里面,我在外面,我们两个人一起合力把小孩从窗户安全转移到室内。”

  孩子被顺利救回屋内后,王恒祥想自己按照原路下来,但是尝试几次后均失败,楼下围观的人看到后都说太危险了,让他不要动。就这样,王恒祥在十米高的外墙上坚持了十几分钟。“当时我自己也有点后怕,后来救援人员赶到,他们架起梯子,我才慢慢地顺着梯子下到地面。”当时社区居民为了防盗,一楼墙外上的燃气管道包满了用一节节铁条制成的防护刺绳。“当时只想着救孩子,我根本就没有在意双手和身体是否会被划伤。”

  王恒祥目前是夏庄街道下山色峪社区盛世桃源生态观光园一名普通的工人,平时做人很低调,救人的事情,他甚至和家人都没有说太多。“当时不知道他上去救人了,我下班后回家,才听邻居们说了这个事,然后看了救人视频,看着也挺害怕的,这么高。”王恒祥的妻子说,“不过谁看到也会上去救人的,再说平日里他就是个热心人,见到身边的人遇到困难,他都愿意伸出援手”。后来,有居民把拍下来的王恒祥见义勇为的视频发布到网上,立即引发大量市民网友转发点赞。“小孩眼看就要掉下去了,幸亏这位热心大哥,不然孩子凶多吉少”“发生在我们小区的事,平日里见过这个大哥,是个热心人”“最美托举哥,满满的正能量”……网友评论道。面对大家的称赞,王恒祥不好意思地摸一摸后脑勺说,其实除了他,还有很多邻居也参与到营救行动中,这是大家的功劳。

  王恒祥老家是临沂临沭,十几年前他选择来城阳打拼,一直在建筑施工工地为这座城市挥洒汗水,是一个平凡的劳动者。他可能怎么也想不到,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平凡的他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无数人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只因他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托举起的不只是生命,也是这个社会的善良与道义。

  许振东,男,汉族,1981年5月生,山东平度人,平度市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

  2022年6月3日清晨,在平度市人民路与苏州路交叉路口,一名中学生正骑着自行车,突然“嘭”的一声巨响,他连人带车被一辆汽车撞倒,被撞飞几十米开外,重重摔在马路上,浑身动弹不得。

  此时许振东正好经过此处,出于医者救死扶伤的天性,他想都没想立即停下车上前查看,主动进行施救。“孩子,别怕!我是医生,没事的!”许振东一边呼唤着双目紧闭的伤者,一边用手下探伤者颈部,确认颈椎没有骨折后马上将其身体调整到侧卧位,排除突然呛血导致窒息的可能。

  “当时也没有多想,作为一名医生本着职业本能,就是觉得孩子一定不可以出事。凭借多年神经外科工作的经验,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完全有信心能够做出及时有效地治疗,如果不去救人心里肯定是会内疚自责的。”许振东说。

  许振东的善举得到了周围人的一致赞赏。据当时现场的围观群众王女士回忆,许振东跪在地上俯下身体轻声询问孩子,“你能听见吗?还可以讲话吗?还记得家人的号码吗?”孩子并没有回答他,但细心的许振东却发现了他贴身携带的试卷上写有他的名字和年级,于是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教体局和学校,马上通知班主任和学生家长。120救护车赶到后,许振东把伤者护送到救护车上,并向救护人员粗略地介绍了其伤情。同时叮嘱随车医生到医院后为孩子开辟绿色通道。经救治,学生病情平稳。

  “孩子渐渐康复后,我们四处托人打听,终于知道当时救我们孩子的是平度市人民医院的许主任。期间,我们多次想要上门表达谢意,都被许主任婉拒。后来,我们就一直守在医务部门外等他,才当面表达了全家人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受伤学生的父亲说。

  在同事和患者眼中,许振东是一个踏实善良的好医生。面对社会的纷纷点赞,他显得有些吃惊,“不管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普通市民,如果看到这一幕都应该会冲上去帮忙的。尤其是作为一名医生,任何情况下救助病人都是自己的职责,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张秀欣,女,汉族,1970年2月生,山东平度人,平度市白沙河街道杜家水泊村村民。

  尽管没啥文化,生活也不富裕,可她勤劳善良、诚信执着,为了一句承诺,她义务照顾起了生活不能自理的邻居老人,用守望相助的善举感动了四邻八乡,得到了村民的一致称赞,谱写了一支诚实守信的乡村和谐曲。她叫张秀欣,是平度市白沙河街道杜家水泊村的一名普通农家妇女。

  2020年8月的一天,兰锡娟老人和老伴一如往常地在地里干着农活。兰锡娟看天气炎热,心想着早点把活干完回家,不由得加快了速度。可一个不留神,自己在搬运花生的时候不慎摔倒,到医院被诊断为手臂骨折。孩子在其他乡镇上班抽不开身,老伴杜风廷已年近70岁,地里的活也没办法扔下,这可让她犯了难。这时,邻居张秀欣看到了他们的难处,便主动到家里了解情况。看到老人为难的样子,张秀欣说:“我来照顾,就搭把手的事,让孩子们安心在外上班!”自此,张秀欣每天都去到老人家里,洗衣做饭、整理家务、陪老人聊天……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老人胳膊上的夹板摘了下来,身体逐渐恢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9月,兰锡娟老人突发脑血栓晕倒,因发现及时,捡回了一条命,但预后效果并不理想,意识也十分模糊,需要定期去青岛市里的医院治疗。得知消息,张秀欣又一次站了出来,不仅悉心照顾起兰锡娟的日常起居,还一次次陪着老人去青岛看病。经过治疗,老人的病情虽然逐渐稳定了下来,却一直卧床。看着母亲的样子,老人的儿子有些绝望,家里条件不好,自己不上班就没有经济来源,上班的话母亲谁来照顾。正想着这些,张秀欣又来到了家里鼓励他们,“你们要有信心,不用发愁,我来照顾婶子!”本以为是随口的一句话,没想到从这天起,张秀欣每天都风雨无阻地来家里照顾老人的衣食起居,这一做就是两年。

  照顾期间,张秀欣看兰锡娟一直卧床不起,几乎放弃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便每天开导她,一天几次的为她按摩。在张秀欣的坚持和努力下,老人逐渐能从坐起来到慢慢站起来了,这更加坚定了她陪老人做康复治疗的信心。“婶子,咱这也算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虽说现在腿脚不灵便,但咱起码还活着,只要活着,就要给家里人希望!以后我陪你散步,陪你锻炼!”看到老人能自己站起来,张秀欣显得有些激动。

  自此以后,每个清晨和黄昏,在村子的健身器材旁总能看到这对“母女”,“女儿”帮着“母亲”做着各种训练,“对,做得真好,再来一个好不好!”张秀欣像哄孩子一样不停鼓励着兰锡娟,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老人精神情况慢慢的变好,身体也渐渐好转,目前已经能自己慢慢走路了。

  一开始村里有些人对张秀欣的做法不是很理解,觉得两人非亲非故的,没有必要这么费心费力的去照顾。但是长时间的坚持,让村里人都被这份大爱感动了,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要向她学习。兰锡娟老人也说,“秀欣真的比亲生闺女还要好,人家有这份心意就已经很感激了,谁成想还真来帮俺了,真的太感激了!”

  难以想象的是,在照顾兰锡娟的同时,张秀欣还在照顾着自己有智力残疾的小叔子,这些年很不容易。当有人问她为何需要这么做时,她说自己在2007年生完孩子坐月子期间生了场大病险些去世,也是从那时起她突然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帮别人一把,送上温暖的关怀是非常有意义的。作为一名加油站的老员工,每次需要值夜班,张秀欣总是想着让别人去休息,自己替他们值,谁家遇到个事,她也第一时间想着去帮忙,这么多年,已成习惯。

  “尊老爱老,睦邻友好,是咱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俺也不懂啥大道理,但知道说出的话泼出去的水,就得算数。”张秀欣一句简单朴实的话,却体现了她做人诚实守信的美德。泥潭中拉人一把,黑暗中送上曙光,为了践行自己的诺言,张秀欣把照顾邻居老人当成了一种责任,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这其中付出的决心与毅力实在令人钦佩。

  许廷宾,男,汉族,1973年6月生,青岛即墨人,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输配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班班长。

  立足岗位 迎难而上 全力啃下“硬骨头”。每天清晨,伴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在即墨大地的乡郊野外、杆塔线路下,一辆黄色的电力工程车冲破晨雾,穿梭其间,手握方向盘的是一位皮肤黝黑、沉稳干练的中年人。他时而轰鸣疾驰,时而停车驻足,时而仰望塔顶导线,时而俯视塔脚护坡;上一秒举起望远镜,下一秒又拾起测温仪……他,就是许廷宾,一位身兼多职的输电线路人。

  每当危机来临,警报响起,“老线路”许廷宾必定冲锋在前。2021年夏天,110千伏岙学线发生电缆故障。为了尽快排除一些故障保证安全稳定供电,他们硬是在荒郊野岭搭起帐篷,一步一步丈量近3000米电缆。炎夏季节,密闭的电缆管沟内酷热难当。

  许廷宾说:“在闷热的电缆管沟里长时间巡查故障点,很容易出现中暑、脱水危险,所以我们每次巡检两个小时就是极限了。”许廷宾和同事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出井透气一次,身上原本湛蓝的工作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已经被汗渍浸透成蓝白色。

  “哪里有施工难点,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最终电缆故障顺利排出,避免了安全供电隐患。整整4天4夜的身在“水”中奋战,许廷宾从“线路人”变成了“泥水人”,无数个万家灯火平凡夜晚的背后,是许廷宾和同事们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呵护。

  徒步巡线 丈量深山 甘做线路“守护者”。近期,高温、雷雨等极端恶劣天气频繁,电网负荷逐渐进入高峰期,对电网设备、电力线路加强安全巡视,变得格外重要。

  即墨110千伏鳌鹤甲线是许廷宾的重点关注对象。这条线余座处于山间和荒野地头。许廷宾平时一周巡视一次,若遇到高温下用电负荷攀升,就一周来两次。由于山路很少有人走,之前并没有路,许廷宾和同事硬是一脚一脚踩出来了穿梭在山间的这条巡线余基铁塔,常常需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走上三万步轻松平常,常年累月下来,全区112条输电线公里的路程中,都留下了许廷宾和队友们的足迹。

  “由远及近仔细看,从上到下全过目;左三圈,右三圈,各个角度都看见……”凭借多年的巡线经验,许廷宾总结出的实践经验,被班组每个人熟记于心。

  为防止外力破坏对电网带来的影响,许廷宾与部门领导一起研究对策,采取加强巡视、除草清障、强化宣传等多项措施,利用无人机、激光炮、可视化监控等现代智能化设备,做到全方位管控无死角。2022年上半年,许廷宾共参与扑灭山火107处,及时制止外力隐患1392次,清理异物、鸟巢157处,修剪砍伐危及线棵,停电处理弓子线处。

  巡线是线路人的必修课,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早出晚归、加班加点都是常事,每天收工归来,他们个个灰头土脸、黑不溜秋。许廷宾戏称“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是个巡线的,说的就是我们。”

  坚守一线 不辱使命 争做保电“排头兵”。2021年,“即墨区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第十四届全国会武术项目”、“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即墨会场”“麦田音乐节”等多项重大活动在即墨区举行,保障活动期间的安全可靠供电是公司重大政治任务,意义重大,不容出现任何差错。

  为做好活动保电工作,许廷宾针对各项活动特点科学合理制定电力保障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规划和人员责任,分组对涉及活动用电的输配电线路进行巡检。由于活动密集、保电任务重,许廷宾带领班组成员战高温、斗酷暑、历风雨,克服了一系列坏因,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昂扬的斗志、顽强的工作作风,实现了人身安全与保供电万无一失的目标。

  近年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海军节70周年活动、国庆70周年庆典,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活动的保电工作,许廷宾负责的所有保电线路全部保持了“零跳闸、零缺陷、零投诉”的良好状态,保障了各重大活动顺利进行。

  三十载值守修行山水间,许廷宾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供电事业,有骄傲,有欣慰,也有遗憾。未能在双亲膝前尽孝,未能陪伴孩子重要时刻,总是把家庭的担子压在妻子肩头,都是他长存于心,难以言说的痛。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许延宾说:“既然已经选择了守护那抹流动的‘电力黄’,就要让它永远闪亮”。

  对于“老线路”许廷宾来说,冰冷的塔杆、窜动的电流,并不能带来新鲜和乐趣,但他守护的万家灯火里,有家的气息、爱的气息,这份温热朴实的质感,正是热爱与坚守的源头,也是炼成“技术大拿”“电网通”的不世秘笈。

  3.2018年6月,被国网青岛供电公司授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电力保障先进个人”称号;

  郑毅,女,汉族,1968年8月生,山东聊城人,党员,青岛西海岸新区江山路第一小学高级教师。

  十年磨一剑,踏上专业成长之路。1988年7月师范毕业后,她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教师职业的美好憧憬,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座右铭,开启了她的教育生涯。

  教学中,她向富有班级管理、教导学生的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大赛,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广泛涉猎教育教学期刊……她把学习获得的知识、理念不断地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尝试、创新。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让她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改变、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再加之平时精心的备课,8小时之外的批改作业和试卷的批阅(每次的测试卷她都是当晚完成,熬夜到凌晨2—3点是常事),她所带班级的教学成绩和综合考评一直位居年级第一名。

  10年磨一剑,她成了一名教学成绩、班级管理工作都很出色的语文老师,也成了一名能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

  对于她的成长和进步,学生、家长和校领导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1999年12月她被任命为学校业务副校长。领导的肯定,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和鞭策,在做好学校分管工作的同时,班级教学任务也从不落下。肩上的担子增加了,加班、熬夜更成了她工作的常态。虽然常常看到她累得筋疲力尽,但每当出色完成学校工作和班级教学工作时,脸上总会露出欣慰和满足的笑容。

  与病痛同行,走向专业发展之旅。大概是经常性地、超负荷的工作,身体的不适给这头“老黄牛”亮起了黄牌。2002年6月的一天下午,当连续两节语文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她突然感觉肋骨右下侧腹部疼痛难忍,同时头晕目眩,她扶着讲桌咬牙坚持上完了那节课。回到办公室,疼痛缓解后她就接着批改作业了。半小时后,在她起身的瞬间,感觉天旋地转,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经检查,她得的是急性胆囊炎,一定要马上住院手术;同时,患有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疾病。

  当得知胆囊炎手术后要大概10天的时间才能上班时,她断然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因为她的学生马上就要升学考试了。于是,她每天早晨6:30去学校附近的诊所,以最快的速度把液体输完,8:00前到学校。直到暑假才去医院做了胆囊炎手术。

  因治疗颈椎病太耽误时间,她就一直没去管它。紧张、忙碌的工作照旧,她的颈椎病症状却越来越严重了,手、胳膊麻、胀、疼,晚上睡觉经常被疼醒;早晨吃饭用筷子,一般握上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得放下,让手指活动活动才能够继续吃饭;握笔批改作业时,写写、放放、写写,以缓解手指的胀痛……

  2013年7月,她去北京中国人民66400骨科医院去治疗,检查结果比2002年颈椎管狭窄更严重了。大夫告知:只有手术才可以缓解症状,否则,如遇颈部被撞击,随时都可能瘫痪。

  可颈部周围神经密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一旦手术失败,将直接引发瘫痪。她考虑到自己还有十几年的上班时间,绝不能冒这个险,还是等退休之后再说吧。只是她的充气颈托不知换了多少个,因为平时备课、改作业都需要戴着它,以缓解症状。

  专业与精神,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病痛的折磨没能阻挡她前进的脚步,伴随着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她开始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引领和带动。对于刚入职的老师她会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使他们不仅尽快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而且能洞悉背后的理论支撑。特别是她多年潜心研究的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模式,更是丝毫没有保留的传授给他们。为学校培养了大批的市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

  郑毅老师不仅把她的宝贵经验传授给本校的老师,还无私的到兄弟学校传授。2018年她主编了一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的《生字开花》,将自己的识字、写字经验融入其中。本套教材共12册,已由齐鲁出版社出版,对学生的识字、写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指导效果。2022年5月她参编的《和特级教师一起说出精彩——说课实用简明教程与案例》,近期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将惠及更多年青教师。

  一生择一事,一事守一生。献身教育事业是郑老师一生的选择,也是她一生的守候。34年对教育事业的奉献与付出,她足以自豪,因为她无愧于自己的初心、无愧于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

  李成林,男,汉族,1981年2月生,内蒙古五原人,党员,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卡萨帝冰箱全球总监。

  如今冰箱早已成为普普通通的家庭的必备家用电器,看似平常的冰箱背后,一面反映着人民对美好生活无止境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面却是一群“工匠”对极致精度无止境的艰辛探索。李成林是海尔智家卡萨帝冰箱全球总监,他带领团队通过五年持续攻坚,实现了百年冰箱研发的新突破,为青岛贡献了一个国际高端家电品牌。

  2015年,北京的一个家装希望选择一款能够完全嵌入橱柜的大冰箱,但当时工厂虽然能制造传统独立式的冰箱,容积大,外观好看,但是安装的时候两侧需要预留10厘米的缝隙。他们期待冰箱厂家能够生产一款可以完全嵌入式的冰箱。

  他和团队不停走访调研,发现这是很多家庭的普遍需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奋斗方向!”李成林果断拍板,一支攻关的开发团队迅速成立起来。

  众所周知,传统冰箱两侧要为开门散热预留10厘米以上的缝隙,而如果要将冰箱完全嵌入,就必须把这10厘米的缝隙不断地缩小再缩小。

  但是100多年来的冰箱制造业没有先例,也没有母本,更没有技术能借鉴。

  没有母本就自己创造一个母本,没有技术储备,就自主研发一个新技术。2016年,李成林带领团队通过原创技术,把这个距离从10厘米压缩到了2厘米,推出全球首台自由嵌入式冰箱。

  当这台冰箱呈现在北京那个家庭面前的时候,他们还是摇了摇头,依然是不满意,为什么?因为这2厘米依然有缝隙,依然容易积灰还很难打扫。因为他们的需求是零距离。

  从10厘米到2厘米,李成林和团队改进的只是散热效率,而从2厘米到零距离,必须彻底颠覆百年冰箱的制冷格局。而这一改变,意味着脱胎换骨,凤凰涅槃!冰箱行业100多年来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才30多年的企业能实现吗?

  “没有什么不可能,看我们能不能够做到愿鞠躬尽瘁”,李成林的“倔劲”上来了。他相信只要需求没有变,自己努力的方向就不会错。

  李成林决定成立一支包括4大课题,45项子课题,7大专业方向的35人攻关团队,重整旗鼓,向着新的目标发起冲刺。

  实验室中一次次不断的实验再优化,再实验再优化,在完成了78个项目,20多万次实验之后,他们实现了冰箱箱体橱柜的零距离,打破了百年冰箱的制冷格局。

  距离的问题解决了,本以为万事大吉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冒出来,冰箱的箱体和橱柜实现零距离了,那门体怎么办呢?如果把门体嵌入橱柜,冰箱的门就打不开了。

  于是他们马不停蹄继续攻关,先后设计出了几十个方案,一毫米一毫米的调整,再经过几十万次的开关门实验,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21年7月,李成林和团队最终实现了冰箱整机和橱柜的平嵌。

  历经5年,在实现冰箱和橱柜零距离的同时,也实现了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心愿的零距离!

  历经5年,李成林和他的团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嵌入式冰箱创收百亿的新市场。目前,卡萨帝冰箱从高端第一到高端全价位段第一,再到行业品牌前两名,卡萨帝品牌冰箱年销售规模80亿,一直变成全球高端冰箱研发与制造的风向标。

  在李成林的眼里,这只是新征程上的一个起点。他清醒地认识到,“工匠”的脚步不能停歇,一旦停滞不前,就会被别人超越,就会被时代抛弃。因为在新时代,人们对品质的追求、健康的重视、更高生活水平的向往必将更加强烈。

  李成林满脑子想的问题是:老人要进行健康监测、按时服用各种药品;小孩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哪个阶段需要补充哪些营养;大人热爱健身,要专业指导如何补充热量等等。整合这样一些问题,李成林意识到,自己要做的不单单是一台能够存储食材的冰箱,而是一台能管理家庭健康的智能冰箱。李成林和团队先后整合了体脂仪、血压计、人脸识别、饮食推荐等多项解决方案,首创了家庭健康管理场景解决方案:既能轻松实现健康监测,进行食材追溯,还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个性化的健康饮食解决方案。

  从设计研发一台冰箱到提供安心食材解决方案,李成林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在调研时,李成林发现很多年轻人需要的不单单是安心的食材解决方案,他们更需要一个完整的智慧厨房。

  从冰箱到厨房,这又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厨房里有冰箱、烟灶、油烟机、洗碗机、橱柜、地砖、墙砖等等,这不仅需要打破产业壁垒,还要打破行业边界。

  他开放创新,搭建平台,吸引外部资源进来,一起提供解决方案,最终,有了三翼鸟厨房,满足了人们对成套智慧厨房的需求,再次实现了行业的引领。

  目前,李成林和团队取得一百多项专利,参与制定两项国际技术标准和一项国际认证,并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和中国家电科技进步奖。

  李成林通过卡萨帝冰箱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程,为青岛贡献了一个国际高端家电品牌,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高端智慧生活解决方案,让卡萨帝冰箱成为了青岛城市新名片,为青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新的注脚。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务必是技术迭代先行,任何刻意模仿的脚步永远追不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奋进的道路上,李成林践行着一名“工匠”的誓言—为实现技术突破,甘愿鞠躬尽瘁。

  马英,女,汉族,1970年10月生,山东青岛人,李沧区浮山路街道东李社区居民。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年52岁的马英,用孝心守望和辛勤汗水演绎着平凡中的伟大,用质朴的行动感染着家里的每一位成员,甚至周边邻里,让孝德家风成为美谈。

  用心呵护老人。马英家里四世同堂,上有75岁的婆婆姜秀媛,101岁的奶奶刘玉兰,下有已参军四年的儿子崔翔龙。马英和丈夫崔强先自结婚以来就和老人一起生活,到现在已过了二十多年。

  今年101岁的奶奶刘玉兰,年事已高,饮食起居都需专人照顾,瘫痪在床长达17年之久。做为老一辈的人一路走来吃了不少苦,她当年嫁到东李村时,马英的公公十几岁,刘玉兰便成为了他的继母。刘玉兰这辈子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却得到了胜似至亲子女的关爱和照护。在这个大家庭里,所有的人跟她都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所有的人都给了她尊敬和爱护。可以说,老人的长寿和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照料有脱不开的关系。“奶奶已经不能动,所以每天要求我们给她翻身,侧躺防止生褥疮。”马英说。在老人的炕边,有很多卷在一起的毛巾被,马英用毛巾被卷放在老人身后,帮助老人翻身。去年冬天奶奶背部长了很严重的褥疮,医生来看都觉得无从下手,但马英没放弃,“我们问了很多偏方,也用了很多药,因为奶奶的皮肤现在很脆弱,擦药的时候也不能太用力,否则会擦破,所以我都用棉棒一点点沾药。”2个多月坚持擦洗清洁、抹药,奶奶在马英悉心照料下恢复了健康。“我们自己也总结了一套如何帮助奶奶清洁的方法和工具,我都放在一个袋子里,我们都称它为‘百宝箱’”。“百宝箱”里放着各种擦洗试剂、棉球、棉签、爽身粉、小药瓶之类物品,马英将它放在床沿触手可及的位置,方便取用。

  孝心代代相传。中午,奶奶刘玉兰正在午休,被角妥帖地掖着,满头银发一丝不乱,面色红润,看得出来精心照顾的痕迹。卧室里既没有“老人味”,也没有一点人工香精的味道,只有清淡怡人的“家”味。“主要是过去婆婆对奶奶的悉心照顾,让我们都看在眼里。”“以前没有一次性尿垫,婆婆每天都要用手洗尿垫,每到冬天,手都洗破了。这么多年,婆婆从来就没像别的老人出去旅游过一次,或者出去唱歌跳舞享受晚年时光。就连出门买菜,心里都记挂着奶奶,马上买完马上回家。”婆婆对奶奶的照顾,让马英这个儿媳妇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将孝心传承下来。

  15年前,马英的婆婆突患乳腺癌,家人一下子要面临更加大的挑战。工作、孩子、卧床的奶奶、患病的婆婆,照顾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在了马英的肩上。“那时候是最艰难的一年,那一年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奶奶已经2年不能活动了,都需要人照顾。”马英提起婆婆生病这段往事还记忆犹新。考虑过后她果断辞职,尽心尽力全职照顾婆婆姜秀媛与奶奶刘玉兰。经过她一年多的悉心照护,姜秀媛方才慢慢康复。老人身体无大碍后,马英干起了个体经营服装的行业,这一行业时间自由,马英照顾老人更方便。马英的公公,于2015年秋天查出食道癌晚期,不久就撒手人寰。

  现年75岁的婆婆姜秀媛,年事也已渐高。加之经历过癌症的痛苦洗礼,很多事力不从心了。于是2022年3月份,马英放弃自己的一半铺面,来照顾家庭及老人。“我当时经营着两家服装店,但是考虑到老人都需要我来照顾,就决定只留一家店铺。”马英说,“我们是这个家的顶梁柱,钱可以慢慢赚,但是老人我们肯定要照顾好,不留遗憾。”

  马英从嫁进崔家,就一直跟老人们生活在一起,为照顾老人、教育孩子、兼顾工作,付出的辛劳可想而知,却从无怨言。当年儿子参军,她去学校收拾东西,发现孩子高中作文里将当初公公婆婆生病的十年里,她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和担当都写了进去。“记得前几年,奶奶得了病,需要做手术,妈妈连工作都辞了,每天都在医院照顾奶奶,直到奶奶出院,奶奶虽然出院了,但是身子骨还是很虚弱,需要补营养,妈妈就整天为奶奶做一些既好吃有营养的饭菜。”“在我心目中,妈妈永远是那么坚强......不论严寒酷暑,她都从不叫苦叫累,有时感冒了,她也不休息,在我看来,她仿佛是一个机器人,不知疲倦。”马英便觉得,一切的付出和辛劳都是有意义的,她已经用行动为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样,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至孝家风与报国情怀。每天早上马英出门前都会做好奶奶的早午饭,下午三点早早回来准备晚餐。“这个是海参,这个是早上刚买的蔬菜……把它们放进破壁机……”马英展示营养餐的配比。日复一日的照料未让她抱怨生活的苦闷,对于马英来说照顾奶奶从来都不是负担,她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让这个家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现在奶奶的三餐是马英进行营养规划、荤素搭配好的,将海参、肉、蔬菜、馒头、当季水果等用破壁机打成糊状,中午姜秀媛就把准备好的食材热给奶奶吃;每日的按摩、擦洗、翻身也是马英的必备功课。每隔几天,马英就会和婆婆一起,给奶奶洗个舒服的澡、做全身按摩……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她们一坚持就是十七年。马英的丈夫崔强先则扛起赚钱养家的重担,他虽不善表达,但养家糊口、家里老人生病住院、拿药、护理用品采购等等也让他忙得不可开交。经历了家里两位老人的抗癌艰苦战役,一位长辈的常年医药、营养品开支,做为顶梁柱的他承担了多少辛酸和压力,是常人很难来想象的。马英的儿子崔翔龙从小就将家庭教育的点滴刻在心里,他记得爷爷“好男儿要参军报国”的教导,从军报国的梦想在他心里不觉生根发芽,后来通过个人的努力顺利实现了梦想,在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在孝道家风的耳濡目染下,他很早便懂得父母的辛劳、不易,也深刻感受到家庭的爱、温暖和责任,工作后拿到的第一笔工资就迫不及待给太奶奶买了台大电视,来孝敬长辈。今年他已经是入党积极分子,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为祖国、为人民更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要祖国需要,我一直留在部队”,崔翔龙说。

  国风之本在家风 家风之本在孝道。这是一个原本普通的四世同堂家庭,因至孝家风与报国情怀变得不再普通,共同生活的亲属之间敬孝和睦、团结友爱,将普通的日子过得温馨感人,这一切离不开马英的孝老爱亲的言传身教。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能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吴建芳,女,汉族,1973年1月生,山东莱西人,莱西市店埠镇前朴木村村民。

  把孝敬父母视为本分。她叫吴建芳,今年49岁,是莱西市店埠镇前朴木村的一名普通农民。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吴建芳却觉得这一点都不难。“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父母把子女辛辛苦苦生养长大,在卧病在床的时候,懂得感恩的子女,理应为他们提供一个幸福的生活,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吴建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十三年前,吴建芳母亲突发脑溢血,丧失行动能力瘫痪在床,吴建芳一边伺候母亲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三年前,突如其来的噩耗又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吴建芳的父亲因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经常拉尿在被褥上,她从不嫌弃,尽心尽力的照顾,虽然瘫痪多年,但父母身上从未有过异味。面对父母的沉疴痼疾,她擦干眼泪,平复老人们的情绪,照顾父母丝毫不怠慢,擦洗、按摩、喂食、伺候大小便,她从无怨言,只盼父母能在自己的悉心照顾下安享晚年。吴建芳对父母展现的爱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在村里人眼中,吴建芳的家庭始终充满着欢声笑语,为了逗父母开心,吴大姐常常像个孩子一样在父母面前表演唱歌跳舞,逗得父母拍着巴掌哈哈大笑。天好的时候,她经常会推着老人出去走走,看花看水看风景,在吴大姐的感染下,村里人纷纷加入了“带着父母出去看风景”的小队伍,“小孩子”们使出浑身解数,逗得“老孩子”们开怀大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家庭工作两不误。“生活总是要继续下去的”,吴建芳告诉自己:“与其成天地愁眉苦脸,不如阳光地接受、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十余年来,吴建芳不仅要照顾身边离不开人的父母,并且要帮着丈夫打理门窗加工店以保证父母的住院费用、家庭的日常开支和儿子的学费,直至儿子大学毕业。为了能让父母安心,哪怕家里生活过得再苦再难,她也是默默独自承受,把一切痛苦和磨难自己扛下来,每天夜里偷偷以泪洗面。每次在操劳农活、忙完生意后就陪父母聊聊天、解解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吴建芳来来往往,奔波于事业与家庭之间,但她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家中两位“活宝”,为老人安享晚年提供了无私的保障。尽管日常的工作非常劳累,吴建芳依然很看重对孩子的教育。正如吴建芳所说,“这是谁都会经历的阶段,会两鬓斑白,会步履蹒跚,会需要别人的照顾。现在有人做出榜样,好好孝敬老人,等自己老了,孩子们心中孝老爱亲的种子或许也已长成可以依靠可以乘凉的参天大树,孝老爱亲的家风也就得以代代相传,让家家户户都能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善行义举报社会。吴建芳在孝敬长辈方面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绝口称赞,而真正让她在街坊邻里间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却不只是因为她的孝心。在邻居们看来,吴建芳还是个热心人,热心到谁都想和她做邻居。生活的苦难压低了房檐,她却用心装点屋外的世界。吴建芳的家门口总是种着应季的果蔬,夏天的茄子、秋天的辣椒、春天的韭菜、冬天的萝卜……一到收获的季节,吴建芳就趁着新鲜劲儿将亲手种的果蔬摘下来分好,再挨家挨户地送去。街东的李嬢嬢喜欢吃南瓜,吴建芳记在心里,待到南瓜成熟便将新鲜蒸好的南瓜切好送去。街西的小何妈妈脾胃虚寒,吴建芳知道茄子的对症效果好,就用农家肥精心种养,待到茄子成熟便将清甜的“良药”送上门去。邻居们每每收到,都是一股脑地感谢,而这恰是吴建芳羞于面对的场景,她总把“远亲不如近邻”挂在嘴边,总说“都是家常物不值得感谢”。

  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人,吴建芳加入了朴木新村成立的志愿服务小队,经常走访于贫困家庭或者孤寡老人家中,为他们送上自己购买的水果、蔬菜,用自己乐观开朗的精神面貌给生活困苦的人送去精神慰藉,并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而感到无比快乐。同时,吴建芳能歌善舞,她所在的小白云舞蹈队也多次在军队给军属送喜报活动中友情出演,将拥军优属、拥军爱民的热烈气氛烘托到极致。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吴建芳将力所能及的帮助送入街坊四邻,留下阵阵乐观善良的芬芳。

  以赞美的姿态,过平凡的生活。“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么多人对我的信任,我也会坚强地走下去,让全家因为我的存在而温暖。”吴建芳说。这个命运多舛的农村妇女,她的至孝至爱和困难面前不抱怨以及逆境当中不离不弃的责任与担当,感动着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