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扶贫文苑】《文学百花园》- 让无语的土地笑语欢歌
来源:电竞企鹅直播官网 发布时间:2024-07-18 23:52:37详细信息
朋友们,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全方位、多侧面宣传展示济源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全面挖掘脱贫攻坚中的美好风景,用文字抒写广大干部群众投身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坚定济源人民“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今年6月-9月份,济源示范区扶贫办、济源市作家协会、农行济源分行联合举办了“农行杯”文学助力脱贫攻坚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收到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类文学作品100余篇,经过评审委员会的认线篇,优秀作品奖20篇)。近段时间来,我们《文学百花园》节目连续推出了几期文学助力脱贫攻坚特别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济源作家们以笔为刀,以梦为马,记录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鲜活故事,书写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扶贫驻村干部形象,感动了无数听众朋友。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聆听曹香莲和张军伟两位作者的心声。
张军伟,济源作协会员,就职于济源煤业。爱好阅读、登山。作品发表于济源文学济源日报及新媒体等平台。
家乡在花园。这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靠水,人口不足千人的小山村。村里的祖祖辈辈土里刨食,耕犁锄耙,栉风沐雨,年年岁岁,多少沧桑磨难,多少悲欢的故事啊!
每一寸田畴都浸透着汗水,每一穗玉米和稻麦都饱含着世代家乡人落寞失意和辣的希冀。
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说:过去的日子啊,提不得…… 在这块美丽而贫瘠的土地上,布满了伤痕,干旱、多沙、灾涝,深深地嵌进家乡人发皱的额纹。饥饿、贫困、无知无识,限制了父辈们的想象,禁锢了他们锐意进取的思想和勇气。
“不能老是抱着金碗要饭,老是摘不掉贫穷的帽子,人家富裕村、小康村能做到的,我们也能。”掷地有声的村支两委的表态,市镇领导的强力支持,国家扶贫脱贫政策的激励,党员的决心,群众的干劲,支起了家乡人本就不甘落后的坚挺的信念。
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哦,她的神奇在于坎坷若梦般的变迁,她的美丽在于苦难中崛起的生命力。
深入花园,深入含露的花蒂,深入被鸟雀噪醒的故乡的原野,你会被绿所包围,被花所淹没,被鸟雀此起彼伏的歌喉所覆盖。走在田间地头,走在阡陌小径,走在鸽哨的响音之中,阳光多情而曼妙。形形的红、黄、绿涌动着扑你而来,你被融化,你被浸染,你心旷神怡!
村前宽阔笔直的公路两旁,是花语季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近400亩的水果、蔬菜、特色农业种植采摘园,葡萄、苹果、樱桃、仙桃、草莓、精品西瓜应有尽有;挨着坡边上,500余亩的林下生态场,笨鸡场、水产场、晒谷场、阳光场、童年场,让人目不暇接。在自种自销的同时,花语季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还与农户签订种植养殖合同,利用自己建立的营业销售平台,帮助当地农户及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同时为村里及附近村群众提供近百个工作岗位,使村民们不出村就能挣到钱,衣食无忧。村前的原花园粮站被改造成旅游驿站,木质的结构,美观的造型,让过往行人驻足赞叹!
村中央的运动场上,投资200余万元建造的高标准塑胶全封闭篮球场、跳跃着美的色彩,飘溢着温暖柔情的草坪,闪耀着诱人之光的舞场…… 哦,不会是被偌大的风沙迷了眼吧?我美丽而多情的故乡。
紧挨村的后边,顺公路拾阶而上,是近两年刚建成的高标准的现代化剧场及老年活动中心,“美丽乡村•花园”的巨石横亘在边上。偌大的广场上,有孩童在嬉戏,在追逐,在打当下流行的奥特曼旋风卡,间或有年长的垂鬓老翁,守着一盘残局,运筹帷幄,一着妙棋“将军!”随之开怀大笑,身旁的鸟笼受到感染,叽叽喳喳,窜跳着助兴。而在另一隅,几个老妪围成一桌,在打扑克牌,祥和而欢畅。与文化广场隔着一条河沟,就是花园中心小学,我儿时的母校。错落有致的建筑,青砖铺就的道路,红、黄、绿参差的花圃,夹着书本上课下课的园丁,像鸟雀一样欢快的朗朗书声,谱出了和谐的乐曲。一批批的去,一批批地来,熟悉的脸谱不见了,陌生的面孔熟悉了。堆在一起的是简装成册的稿纸,无法整理的是友谊,是同学情。知识的原野,杂草还未除尽,嫩芽还在破土,谁愿舍此而去?
校门口的大柏树,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依然郁郁葱葱。梦中,大柏树永远青青如盖,枝头缀满我等童年的几多欢愉,几多温馨;丝丝缕缕萦绕在青青翠绿间的,依旧是颗童年永不褪色的心。
再往村后,与花园中心小学毗邻的,便是投资180余万元的新建加油站了。它是通往小沟背•银河峡风景区,娲皇谷民俗度假村,黄背角原始森林的必经之处,它的开张,既为村里增加了收入,也为过往行人、游客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
村西头大队部及幼儿园旁边农机大院里,去年刚引进的钢丝绳代加工项目正有序推进,带动10余名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人月收入均在3000元以上,使部分村民获得了稳定的收益。
村子坐北向南,分东西两地,黄孤公路自北向南穿村而过。村舍基本都是按规划建的两层小楼。如果把花园比作一幅画卷,那小巷便是其中明丽的线条。巷子较为宽畅,风景较为恬静,恬静的如名门闺秀,深居简出。这里,没有人流的拥塞,没有嘈杂的聒噪,两旁的房舍高高低低,参差错落。时不时会向你抖出一卷浓淡相杂的水墨,间或有一株桃花或一丛修竹,从院里探出墙头,花香幽幽,叶影浅浅,摇曳出巷子的诗韵。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记忆中故乡的模样发生了改变。曾经石板铺就的院落,青砖土墙、几进几出、庭院深深且大门口处立有下马石的李家、曹家院落。原先村里的标志性小建筑——供全村人吃马喂的生命之源——小井泉,以及与小井泉连接的长满了青苔的、每到夜里蛙声一片的两个池塘,只能永远留在村民们永不凋去的记忆中了。
“我是驻村,我的任务是想方设法让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花园村石军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2018年5月,石军朋调任邵原镇花园村任驻村。花园村有3个自然村,5个居民组,共计210户782人,全村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570亩,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全村立卡贫困户23户86人。
在石军朋走马上任之前,前任赵艳波通过走村入户、摸底排查、政策宣讲、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使部分村民逐步稳定实现脱贫。“整洁有序的村庄,干净美丽的村貌,让人心旷神怡。如果再辅之以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就会让世人刮目相看这个穷乡僻壤的花园村。”这话是石军朋说的,也是他努力工作的目标。于是,他带领花园村的村支两委积极争取“美丽乡村”项目、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和旅游示范区项目等,共争取财政资金550余万元,建设乡村大舞台、文化活动中心、灯光塑胶篮球场、旅游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等,安装太阳能路灯43盏,对全村的污水管网做全面改造,并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对沿黄孤线两侧进行地面铺设和墙体美化,对农户门前花池、村西小游园、卫生室门前游园进行整修,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村里的老少爷们谈起这些变化,个个笑逐颜开,“我们花园村真成了美丽的花园了!”
脱贫、摘帽同等重要。石军朋及花园村的村支两委不敢有半点的懈怠。他们在济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全力协调和支持下,积极引进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提高个人收入,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近年来,花园村先后引进的花语季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近800万元)、河南巨力钢丝绳花园村合力钢丝绳索具代加工点,为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预计全村年收入可超过130万元。2018年底,花园村实现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这个昔日名字响亮、村民却并不富裕的花园村换上了新的容颜。
前些时日回村,笔者巧遇正在山坡上放羊的贫困户王国军。过去他一家三口守着二三亩田度日,收入连糊口都勉强,住的还是二十多年前兄弟分家时分到的土坯房,低矮而破旧。为帮助像他这样的贫困户,精准扶贫以来,对口帮扶的原市规划局领导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近6万元为其盖了新房,又为他赊了几只羊来养,次年就脱贫了。
“现在我心劲可大了,再辛苦也值得!以前也是起早贪黑,一年苦到头也没盼头。”王国军感慨地说。
“我家的日子能过,比咱村那几户可强多了。”说这话的赵秀兰言不由衷。他的丈夫李铁娃不到三十岁就双目失明,儿子上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家里的日子可想而知。又是对口帮扶单位,市规划局、驻村干部、村干部的帮助,使她一家摆脱困境、走出阴霾,重又鼓起了新生活的勇气。如今的赵秀兰,母慈子孝,子孙绕膝,其乐融融。
李桂兰,一个六十多岁的先天半聋哑人,丈夫早逝,儿子儿媳无正当职业,一家五口挤在一间只有二十来平方的且偏离村庄的临时搭建的陋室里。是姚局,原规划局的姚安平局长,亲自协助村干部为她选址、为她设计、为她监工盖起了新房。感动得李桂兰老人双手合十,弯腰作揖,口齿不清却一迭连声地说“好、好”直到现在她还会常常地伸出大拇指夸党的好政策,老百姓的心里有杆秤啊!
“2020年是脱贫收官年,致富开头年,我们鼓舞有能力有意愿发展产业的群众,通过创业实现致富。加强完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带领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鼓励在外工作人员回乡创业,带富乡邻。”是石军朋书记的2020打算。
奋斗不止步,幸福方可期。脱贫攻坚,山乡巨变,一个山绿民富的新花园呼之欲出。
午后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浪扑面而来让人宁愿在空调屋里乘凉,不愿在室外待一分钟,一青年坐在椅子上身穿皮裤皮靴,虽然有简易的遮阳网,但挡不住汗水滴答滴答落在地面,溅起屡屡尘土。只见青年熟练的使用工具将两根钢丝绳绳头单股拆开,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两根钢丝绳的单股绳头相接茬在一起,手法显得干练老成,完成一根又迅速开始拿起另外一根开始制作,以至于黝黑的脸庞汗水流淌,却全然顾不上擦拭。
这是我在邵原镇花园村钢丝绳加工车间看到的一幕,我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是看到如此繁重的工作场景属实让我佩服,油腻沾染着双手,为了避及钢丝在炎热的午后还要穿皮裤劳作,我甚至都怀疑如果换作是我的话,能不能将此工作胜任。
经过交谈得知青年名叫曹建友,24岁,是花园村本地人,在此工作已经4个月左右。不禁疑惑的我他为什么没有去市区找个工作,相对于目前的工作强度肯定会相对较为轻松,而且各种生活设施更为健全。建友笑了,腼腆的笑容将黝黑的皮肤衬托的黑红黑红的,他说对自身来讲,其实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只是打工的地点不同,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兄弟姊妹多,自己小学上完就辍学了,所以长大后所能接触或者适应的基本都是社会底层的辛苦的工作,几年时间里也去了济南、郑州等邻近城市,大都是餐馆服务员、工厂保安、建筑施工工地工人等,费力不说收入还不高,几年下来手头也没有积蓄。
谈到此处,不远处的衣服架上有手机响起,建友走过去从衣服口袋里掏出手机,看了下显示屏,幸福的微笑在脸上洋溢,原来是他爱人打来的,问他下午想吃什么饭。我诧异的问道都结婚了已经,建友说是在山东打工时认识的女孩,两个人不离不弃顶着双方家庭巨大的压力走到了一起,现在都已经有了小公举,春节过年两个人回来花园村后,因为疫情影响也就没有再出去。不过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和相应政策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他说原来的花园村是省级贫困村,基本上没有年轻人愿意留在村里务农,同年纪的朋友都出去打工了,这次回来看到村里招商引进了钢丝绳代加工点,就通过村里的驻村干部帮忙联系,自己尝试着干了一段时间,因为是计件得工资,作为年轻人手法比较快,所以收入还是可观的,一天能有160元左右的收入,自己能掌握一门钢丝绳续接技术,还可以就近陪伴着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好,所以趁着家门口的扶贫政策东风,就留下来不再外出打工了。
我注意到,建友在和我交谈时候,身边有个妇女和老人面带微笑,默默的看着我俩,没有说一句话。我带着猜测的语气轻松问道是建友的父母吧,两位老人笑了笑回答说是,我说看到儿子这次带着老婆孩子回来,不再外出打工了二老心里高兴吧。老曹抑制不住脸上的喜悦,和我侃侃而谈,说自己叫曹小旦,是建友的父亲,家里之前确实是太穷了,孩子又多,就那几亩靠天收的薄地确实是养活不了孩子们,所以都外出打工了,自己家也因此致贫,自从国家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政府给了很多优惠政策,让其在邻村干上了公益岗一个月有1900元收入;建友和母亲在村里钢丝绳加工车间工作,每个月有差不多5000多元收入;再得空到村里引进的花语季农业旅游公司里帮忙,收入还是可观的,对自己最重要的是每天忙完可以抱抱孙女,吃到儿媳做的可口饭菜,其他几个子女也相继成家,可真是享尽天伦之乐啊。
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下来,看得出曹家父子特别容易满足,有一份收入可提升家里的生活品质,有亲属和朋友家人在身边温情陪伴,最快乐最幸福的事也不过于此。对自身全家目前的生活情况,老曹感到满足的同时,一再表示感恩,他说这一切是由于有党的扶贫政策,全家才能有所依有所靠,因为有党的领导,全家才能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是啊,如果把贫困比作痼疾,我想那么脱贫攻坚就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我们所有的扶贫干部就是手握刀柄祛除病根的良医,引领百姓奔向通往致富路的康庄大道,全面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夕阳西下,轻风拂过感到丝丝凉意,是因为山村本就地势较高傍晚清凉,还是因为看到曹家父子的幸福生活而心情愉悦?我想二者皆有,但更多的是因为脱贫攻坚的政策,因为党把政策送进了寻常百姓家里,送到了百姓心窝里。